畅春园在今天的哪里,畅春园简介


听说康熙的九阿哥胤禟:胤禟生前长住畅春园 , 死后葬在东陵——这是真的吗?各位从哪儿看到的?三山:香山 , 万寿山 , 玉泉山;五园:静宜园、清漪园(颐和园)、静明园 , 畅春园和圆明园 。
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 , 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 。 自辽、金以来 , 北京西郊即为风景名胜之区 , 西山以东层峦叠嶂 , 湖泊罗列 , 泉水充沛 , 山水衬映 , 具有江南水乡的山水自然景观 。
因此 , 历代王朝皆在此地营建行宫别苑 。 乾隆时为增加玉河水量以满足京城用水需要 , 同时为防洪及发展西郊水稻生产 , 而大规模整治西山水系 。
有关三山五园的具体所指 , 目前公认的说法为香山 , 万寿山 , 玉泉山 。 三座山上分别建有静宜园、清漪园(颐和园)、静明园 , 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 , 统称五园(参见《中国古代建筑史》清代卷》) 。
扩展资料:
三山五园称谓来源:
“三园”之称 , 略晚于“三山” 。 顺治十三年(1656) , 玉泉山行宫被命名为澄心园 , 康熙三十一年(1692)改称静明园;乾隆十一年(1746) , 香山行宫被命名为静宜园;十六年 , 万寿山行宫被命名为清漪园 , 并以万寿山行宫为清漪园 , 设总理园务大臣 , 兼管静明园、静宜园事务 。
“三山五园”称谓 , 最早出现是在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后 , 侍读学士鲍源深在文章中使用了“五园三山”一词 。
至于为什么“园”在“山”前 , 那是因为封建社会中 , 清帝园居理政的中心在园(畅春园、圆明园)而非在山(三山三园) 。 但清亡后 , 民间用顺口的“三山五园”来替代“五园三山” , 泛指早已名不副实的京西皇家园林 , 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。
参考资料来源:
参考资料来源:

畅春园的历史故事【畅春园在今天的哪里,畅春园简介】畅春园是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北京西北郊建造的第一座“避喧听政”的皇家园林 。 它的前身是修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清华园(跟今天清华大学校内的清华园不同) 。 风雨百年 , 如今除了残余恩佑寺和恩慕寺两座山门外 , 畅春园昔日盛况早已杳然无踪 。 其旧址大致在今北大西墙外 , 蔚秀园和承泽园以南 , 西至万泉河路西侧 , 南至双桥东路一线 。 在其旧址的西北部建有北京大学二附中校舍和北大教工宿舍住宅区 。 在与北京大学校园有关的几座古园林中 , 畅春园是最晚与北大联系在一起的 , 但是以它的历史和地位而言 , 却傲视群园 。 谈历史 , 追溯源流 , 畅春园的前身清华园最晚建于明万历十年(1582) , 比勺园还要早;论地位 , 畅春园是康熙皇帝为自己在京西修建的第一座大型“御园” , 而其它几座都是皇亲的“赐园” , 等级规格明显低好多;说影响 , 畅春园在当时和后来的影响也是其它几座园林所无法比及的 。 康熙修成畅春园以后 , 此后的雍正和乾隆便以此为基础营建圆明园和清漪园(即后来的颐和园) 。 至乾隆十五年(1750)清漪园建成 , 便形成了香山、玉泉山、万寿山和畅春园、静明园、静宜园、圆明园、清漪园等庞大的“三山五园”皇家园林区 。 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 , 举世无双的庞大宫廷园林 。 在这100多年的营建史上 , 康熙皇帝的首创之举十分重要 , 而畅春园的滥觞之功也自然不能忽视了 。 既然畅春园如此重要 , 那么它的昔日面貌究竟如何呢?而与它相关的历史旧闻又有哪些呢?要回答这些问题 , 还得从海淀一带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风水特点说起 。

推荐阅读